黑龙江民办普高创业教育路径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界定 笔者对“创业教育”的界定是:创业教育是通过适合的培育模式,以培育学生进取心、冒险精神、艰苦奋斗等企业家精神为中心,以构建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及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为基本出发点,为培育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进展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本没有形成,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较少学校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缺少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2]。有些学校会在实训中涉及创业教育知识,例如“拓展训练”、“推销技巧”等,由于课时较少、不系统,并且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训,缺乏实战性,因此对于提高学生创业素养效果不明显。其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3]。民办高校老师结构特点是老老师、年轻老师多、中年老师数量少,大多数年轻老师都在 30 岁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即进入民办高校从教,在社会上参加创业活动的机会很少,缺少实战经验。最后,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很少[4]。由于没有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民办高校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选修经管类课程中涉及创业教育的课程、经管类学生参加关于创业教育的实训课程、通过学校参加国家创业大赛。由于民办高校主要办学定位是培育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讲授、实训等环节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例如笔者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主要重视学生对整个营销体系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竞争者分析、市场调研、STP 战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内在关系,明确市场营销精髓,并力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课程考核形式是:自选一种产品或项目,撰写市场营销创业策划书。通过授课燃起了学生创业的激情,奠定了创业所需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能够参加到这种创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是很少的,以哈尔滨财经学院为例,大概 5%左右。此外,参加创业大赛也是创业教育中很好的形式,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在娃哈哈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过程中,通过产品销售、市场调研、撰写策划书等环节,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育了创业素养,如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等精神。但是能够参加其中的学生人数就更少了,不足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学生总数的 1%。 三、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