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病害防治策略分析探讨论文 关键词:黑豆病害;症状;防治方法 摘要:总结了黑豆主要病害,如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锈病和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并提出防治方法。 我国大豆病害以真菌性病害最多,有 23 种以上,如霜霉病、锈病等;细菌性病害只有 2 种,即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性斑疹病;病毒类病害以大豆花叶病生理病为主;线虫病主要是大豆孢囊线虫病;还有一些缺素症和生理病。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 1.1 症状 受花叶病毒感染的植株叶、荚、豆粒或全株变形。病荚畸形,主要特征是无毛。病粒粗糙无光泽。叶片症状有以下 5 种类型:一是轻花叶型,叶片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抗病品种或生育后期感病的植株多有这种表现。二是皱缩花叶型,病叶黄绿相间而皱缩,叶脉褐色而弯曲,后期叶脉变赤褐色坏死;结荚稀少并弯曲无毛。三是芽枯型,病株茎尖变赤褐色且萎缩卷曲,最后枯死;一般在开花后期出现症状,发病急,蔓延快,严重矮化;结荚极少,多为畸形。四是矮化型,病株叶片皱缩,节间缩短,结荚少或为畸形荚。五是黄斑型,常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生;下部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呈不规则形,叶色变褐。 1.2 防治方法 目前生产上尚无有效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传播特点(种子带毒、田间蚜虫传播),可实行以下防治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较抗病毒病的品种有山西省的岚县天鹅蛋和繁峙大八仙黑豆等。 (2)播种前严格选种,剔除带毒种子。带毒种子表面粗糙,无光泽,有褐斑。 (3)建立无病留种田,严格管理,彻底拔除病株并深埋。 (4)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特别是防治有翅飞蚜,这对切断田间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1 症状 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幼苗、叶柄、豆荚和种子。叶上病斑起初为褪绿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背面常溢出白色菌液。一般是植株下层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层叶片进展,病斑中央部分坏死,叶片干枯脱落。病株茎和荚上也生出红色小点,形状不规则,以后变为黑褐色。种子被侵染后,出现半圆形淡褐色斑点,斑点处凹陷,有明显痕迹。 2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2)播前严格选种,剔除带病斑的种子,并用药剂处理。 (3)收获后及时处理带病植株,实行轮作,以减少病源。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 70%四基托布津或 50%退菌特 800 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