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论文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论文_第1页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论文_第2页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论文_第3页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进展论文 [摘要]生态农业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生态农业系统功能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进展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的陈述,提出了可供该区选择的进展模式,旨在建立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复合系统,并确保农业生产系统内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合理流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进展模式 1988 年,国家从经济地理角度界定黄河三角洲包括山东省滨 州 市 和 东 营 市 的 全 部 地 域 , 即 位 于 北 纬 37°56‘58“ ~38°15‘51“,东径 117°51‘40“~118°24‘29“之内,总面积 17623km2,其中滨州市 9570km2,东营市 8053km2。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 560mm,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进展前景较好。 一、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进展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山东北部,其特别的区位和自然条件,形成了该区一方面表现为环境脆弱的总的生态特点,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了具有良好进展态势的自然趋势。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农业的定位点就是依靠现代农业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保护和改善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阻止土地盐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进而力争达到使土地盐碱化程度能够减轻的目的;提高抗灾能力,资源实现可再生增值,并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农林牧渔统筹规划、协调进展,大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社会全面进展;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培育新的依靠高科技的高效农业增长点,使农业产出率持续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成生产高效、生态协调的现代农业体系,使农业成为三角洲的优势产业。 二、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进展模式选择的主攻方向 保持耕地面积稳中有增,合理调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重点实施“种子工程”和“节水农业”新技术;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建立黄河三角洲林业生态保护区,重点建设平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和环城防护林三大体系。加强经济林建设比重,大力进展特色林果,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畜牧业的产业结构,重点实施畜禽良种、牧草良种工程,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巩固和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综合开发利用畜牧业养殖场,建立和完善国家、区、乡镇的疫情监测网,确立畜禽生产的标准模式。同时,加大对畜禽场废水和污物的处理;以咸、淡水养殖基地为依托,以工厂化经营为支柱,点面结合,拓宽生产养殖面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领读文化+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文化,铸就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