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章前景化手法鉴赏 作为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鲁迅的作品风格幽默含蓄、辛辣机智,描写形象生动、鲜活深刻,文势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不仅以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影响了 20 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别具一格的语言方式及由之产生的无穷魅力而深深打动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在其精湛语言艺术的王冠上,鲁迅对于语言前景化的运用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前景化带来的语言偏离和变异在其作品中俯拾即是。对这些前景化因素的分析,将为揭示及欣赏鲁迅作品的深层美感内涵打开一扇窗。前景化前景化概念源自俄国形式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什克罗夫斯基认为,“为打破感受的自动性,就需要采纳反常化,制造出新的形式”。利奇认为,前景化就是一种对艺术的有目的的偏离,包括八个类别:词汇偏离、语音偏离、语法偏离、书写偏离、语义偏离、语域偏离、方言偏离和历史时期偏离。前景化语言最明显地存在于诗歌及小说语言中,违反常规的非自动化以及非熟悉化,即前景化,充分彰显了其美学价值。前景化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新奇感,增强作者、文学语篇与读者之间的动态的相互关系,并给予读者无限的美学享受。前景化语言的目的在于以背离常规的表达方式引起读者对语言主体更多的关注,使其感到新奇、惊异、陌生,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并激发其想象,将其带入一种新的境界,使其心灵陶醉在语言制造的艺术意境中。前景化的体现及作用。 一、词汇偏离 词汇是构成语言中概念和范畴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语言交际和文学创作的基石,各民族语言在自己的基本词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或固定短语既有总体组合上的凝固性,又有因为组成成分各有意义而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松散性。在特定语境下,语素才可以临时当做一个词来使用,并且在语义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或增加,或萎缩,或转换,或模糊。词汇前景化是语言运用在词汇层面上的表达形式和意义内容的偏离。鲁迅作品中比较独特的词汇偏离有拆词变异、构词变异、色彩变异、仿词变异、飞白变异等。语言中新词的产生通常是约定俗成的结果,然而文学作品中为了寻求独特的表达效果,往往会在特定语境中采纳超常规的、无固定理性意义的“造词”,即构词变异,如“谁知道阿 Q 采纳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越喜爱玩笑他”。(《阿 Q 正传》)“主义”一词本指“系统的理论或主张”,且文辞正式、语域固定,但此处阿 Q 的“怒目”显然谈不上什么“系统性、科学性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