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五大调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摘要】通过查阅调研郯马五大调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以鲁南五大调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文化,阐明了鲁南五大调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丰富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提高对民族声乐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鲁南五大调;中国民族声乐;声乐教学 一、鲁南五大调产生的社会背景 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调、郯马五大调,是山东省临沂市南部的郯城县、临沭县、莒南县以及日照市一带风行的汉族民谣。关于郯马五大调起源的具体时间,根据目前的一些讨论资料,论述的比较混乱,口径也不一样。有人说它是明朝来自云南和贵州;有人说是清朝间从江苏的扬州和灌县引进来的。通过调查讨论,五大调应是明清小调,由小曲和散曲组合演变而来。在明清时期的很多民谣、民歌专著,如《白雪遗音》《曲律》中都可以找到它所包罗的《满江红》《寄生草》等曲牌。(一)鲁南五大调产生的历史背景。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现存的多种资料,找到了资料《雅曲二集》,它是清嘉庆年间出版的书籍,其中就包括了多首马头调。还找到了《白雪遗音》,它是清代出版的,在该书的著者自序中有大量的词语。清朝出书的《时兴杂曲》中也含有马头调、大寄生草、满江红。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曲目与现在的“马头调”比较来看,无论主题内容方面,还有文字、句型、押韵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代的五大调乐曲非常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受当时社会进展的影响。清代,资本主义进一步进展,许多士大夫、文人竭力编辑民间风谣册。如张宝信,来自临沂市郯城,他所写的唱词中就有许多以赞为题的;如张海石,来自山东日照,他的创作中有许多爱情故事片段。由此可以看出,早在清朝鲁南五大调正风靡一时。清末在郯城一带从舟子到文人雅士毫无例外地爱好此调,也有民间艺人唱五大调。(二)鲁南五大调产生的地理环境。郯马五大调的构成,首要是与穿过运河的码头镇的水道埠头有关。郯城县马头镇位于沂河两岸,明清时期是一个商贸重镇,与江浙一带的贸易密切相关,构成独具特色的郯马五大调。当时,郯马五大调得到了一些老学者公认的欣赏,他们都纷纷开始组织青年学唱、演唱五大调。就这样,郯马五大调在马头开始进展并逐渐流行起来。 二、鲁南五大调的艺术分析 (一)鲁南五大调的题材内容。郯马五大调的题材内容比较宽泛,反映了一般的社交生活,也有历史传闻和民间故事,还有以文学经典作为题材的,但最突出的还是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