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景观生态学营造综述 高速公路穿越草原、农田,既远离城市,有时又靠近城市,环境条件复杂,有很多独特的环境特点。高速公路通常是影响生态廊道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它把位于其两侧的生态廊道隔开,阻碍了两侧生态廊道之间的物种沟通,降低了生态效果。如何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将生态恢复、环境保护与景观制造结合在一起,已成为当今高速公路在绿化、美化基础上更需要关注的课题。 1 高速公路景观 高速公路景观包含以下 2 个方面:(1)指公路周边自然环境、沿线建筑与设施、人的活动气象等变动因素它包括沿途穿越的村庄、农田、城市等人工景观要素,和山川、峡谷、河湖、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要素;(2)包括了公路线型,如平曲线、竖曲线和三维曲线的协调作为一种纯抽象线型造型艺术的几何线型。其中,高速公路所辖范围内的所有景观空间包括:路面本身,公路绿地景观(包括中央分隔带、边坡、隔离栏、护栏等),桥涵、隧洞,路肩、路堤、路堑,以及立交以及立交区、服务区、收费站,取土场、弃土场,指示牌等。 2 高速公路绿化生态景观构成 2.1 中央分隔带绿化 中央分隔带的首要功能是防车灯眩光,为满足这一功能要求,种植防眩植物要求常绿,并且修剪高度应高出路面 1.3~1.8m,防眩植物的间距标准参照依据车灯扩散角的计算得到,防眩植物的株距不应大于防眩植物冠幅的 5 倍。为避开同一种模式长距离出现造成审美疲倦,通常根据具体路段交替布置,将整形式的点状种植与图案式、平植式的线状连续种植相结合,一般每 8km 左右变换 1 种模式,也可以改变同种模式的植物品种,增强韵律感,达到调节驾乘心理之效果,以满足美化道路景观之功能。 2.2 立交区绿化 互通式立交区的绿化应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以结合改善生态和观赏为原则,与全线景观绿化的总体风格相协调,反映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及不同地段的互通立交的识别性。在功能作用上,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来辅助交通,保障功能,包括线形预示、强调目标和强化标志等。如:在弯道内侧要留出一定的视距,可栽植低于司机视线的灌木、花卉;在平行于路的轴线,宜连续布置乔木、球灌木等,预示前方公路线形的轮廓;在车道分流端的三角区、匝道出入口附近等需要提示的地方,宜种植大乔木作标志树,或将大、中型的乔、灌木群植,以达到清楚的标志效果。景观上,在绿化设计时根据互通所处位置和重要性等不同,结合地形处理,以适当的尺度设计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