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青年老师心理资本提升策略 一、心理资本概述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其主要功效主要表现如下:(1)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诸多讨论都证实了这点。比如 2024 年,Luthans 等的讨论表明个体希望、乐观和韧性水平越高,其工作绩效也就会越突出。(2)心理资本对工作态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讨论表明,自我效能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都与工作态度有关;希望和韧性对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乐观对工作态度有着间接的影响。(3)心理资本开发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工作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就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工作的满意度,它强调的是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和高频次的愉悦。(4)心理资本提升能够增强组织公民行为发生的倾向性。所谓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得到正式酬劳系统确认的情况下而自愿做出的行为。(5)心理资本提升能够削减工作倦怠发生的可能性。所谓工作倦怠是指由于工作负担过重或压力过大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二、心理资本开发对高职青年老师管理的意义 当前,青年老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的重要人力资源。《202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质量年度报告》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改革进展、政府项目引导、合作共赢进展、建议与期待五个部分解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进展趋势,指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喜忧参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进展,离不开广阔职教人的努力和奉献,尤其是高职青年老师的努力。尽管当前高职青年老师的学历普遍在讨论生层次及以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但也存在着诸如教学经验不足、科研功利思想严重等问题,还存在着专职与兼职、教学与进修、工作与生活、能力与期待、理想与现实等角色冲突,这些都可能导致高职青年老师工作绩效的降低,进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进展。高职青年老师一般指在高职院校任职、低于 35 周岁的老师,他们属于知识型员工。相较于一般员工而言,高职青年老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工作内容相对复杂,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量化等,他们的心理资本开发和提升有着更显著的效用。 (一)开创高职院校老师管理的新方向 自资本理论学诞生以来,先后出现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理论,心理资本理论改变了以往关注宏观层面,从整体出发提升组织整体绩效的局面,它从个体心理出发,强调个体的心理状态水平对提升个体竞争优势和个人绩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