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老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青年老师占比高、能力弱等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关键在老师,如何顺应高职院校健康进展的需要,加快培育和锻造一支高素养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青年老师的现状,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的先进做法,结合老师专业进展的特点,提出了尽快提升青年老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青年老师;能力提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适应,近年来,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走上了高职院校的老师岗位。高职院校大多是原来的老中专校进展起来的,老老师的退休和新老师的加入,使得青年老师在学校老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尽快提升青年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老师现状分析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进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十一五”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进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灿烂的明天。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进展的能力不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进展要求,在加强实验实训等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为满足扩招带来的教学与管理压力,加大了从高校毕业生中引入师资的力度,青年老师成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生源结构看,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未能被大学本科院校录用的高中毕业生以及中职院校毕业生、中职院校对口单招生等,不少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人生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不良;从院校特征看,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强调的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育,教学过程需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高级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育关键在老师,核心在老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高职院校青年老师的规模较大,教学时间短,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少等原因,程度不同地存在职教理念认识不到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足,职业荣誉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