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摘要: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包装印刷”、“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了满足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需要,我们在该课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将知识点及操作技能进行整合,让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更加贴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图像处理;岗位技能;项目化教学 鉴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数字媒体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一项核心技能,是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包装印刷、动漫及游戏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必备技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为今后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开设包装印刷、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高职院校均将《计算机图像处理》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供学生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工作流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色彩理论、设计策划常识等相关知识;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图像处理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并对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的最新技术及进展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印刷技术”专业为例,其前续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印刷色彩学》等课程;后续课程为《图文排版技术》、《印前工艺技术》、《印刷工艺》、《数字印刷》等专业核心课程。可见其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重要性及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在课程开发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精神 对于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来说,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找准“工学结合”的切入点,以突出展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实际操作《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开发过程中,经过与相关企业的共同讨论,将模拟广告公司图像处理工作环节的业务制作流程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情景、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技能。在教学实施的同时始终保持与相关企业的密切合作,确保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随时关注和掌握行业的主流技术动态,使之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将企业项目案例融入教学中,把知识点嵌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掌握应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以培育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高职院校通常会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