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新模型构建的思考 1 管理学课程出现的问题 1.1 课程讲授的内容没有针对性 一个学校拥有很多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因其具有的专业性对于课程内容需求程不一,所以,对于课程内容讲授不能千篇一律,需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哪些需要精讲,而哪些知识略微带过,这都需要详细讨论。有的内容与本专业有紧密联系,这时候就要对这部分内容深化讲解,帮助学生获得更专业的知识。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做到有针对性讲解,而是采纳统一要求统一方式。这不但可能影响到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造成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学习缺乏明确目标。高校在设置管理学课程时就缺少针对性,依据此现象不难看出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缺少清楚目标。 1.2 没有分清楚高职和普通本科的教学目标 高职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将猎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我国高职院校分类主要包括有成人高校、专业学校等。这其中有些高职院校进行管理学教授时将教学目标与本科教育目标弄混,继续采纳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并没有将教学重心放到培育有用型人才上,而是注重理论概念,融入了许多管理学深层次理论知识,包含了普通本科所要求掌握的知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的教学目标本就存着差别,高职院校讲授的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轨。部分高职院校老师由于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思想影响,在管理学知识内容的讲授上没有与生活实际结合。另外有些高职院校走向了另一极端,他们相当重视技能应用,而将理论知识全部忽视,这种教育模式也不能培育出有用型人才。重视技术能力而轻视理论不会让学生拥有很强的综合素养,反之亦然。 1.3 缺少教学实践 高职教育目前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办学宗旨也意在拥有更多有用型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管理学课程时要注重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依据目前状况看,高职院校更加看重的是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没有进行大量实践操作,学生也没有机会获得实际操作机会,也就造成了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低下。部分高职院校大量资金并没有放到真正该用的地方,建设管理类实习基地并没有起到有效作用,而且学校根本没有建立有用性的管理类实训室。因此,高职院校毕业后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之后,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很难得到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实践教学。 1.4 教学的方式相当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方式仍然采纳老师课堂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