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讨论 摘要:礼仪作为基础的行为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的表达过程中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进展,高职教育业蓬勃进展,高职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礼仪素养直接影响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在对高职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礼仪课程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育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进展,礼仪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教育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个人的素养联系起来,因此,学校不单单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养教育。而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素养与道德水准。礼仪素养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在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仪课程能够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1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者进行了一些改革,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礼仪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主要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育,必修课很少涉及礼仪课程,主要在一些服务型的专业领域开设礼仪课程,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其次,社交礼仪课程基本是大班、合班教学,上课人数多达一两百人,教学安排不合理,礼仪训练难以实践,只能进行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差,很难发挥礼仪课程应有的德育功能;再次,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礼仪老师缺乏专业背景,又没有专业的培训与进修,一部分老师很难胜任课程的教学。 1.2 礼仪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不够明显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礼仪知识的传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而情感德育目标则没有有效实施;内容上也是重点关注一些热门章节,教学内容停留在有用内容的表面,忽略礼仪追求的思想境界,尽管学生确实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礼节,但却忽视了礼仪的本质特点———尊重,这样的内容是不科学的。礼仪的本质要求人们不仅仅只在表面上做到礼尚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