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教养的需要 一个人的教养本身就是一种财宝,一种人际交往的资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教养就是一系列的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立身社会的基本素养,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前提。古人讲“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老子》),今人言“细节决定成败”,教养关注的就是一个个细节。 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个招商引资的代表团去荷兰访问,团长最后说这次招商引资非常成功,感谢大使们,回去会向领导报告。他离开后的下午,荷兰人就给我来电话,说:“这个团长下次再来荷兰,我不再接待。”我不解,说:“不会啊,他不懂外语,要说损害也不可能啊。”他说:“他损害了我,当时我进来时,这个团长接见我,他握着我的手,眼睛却看着下一个人,最糟糕的是,他居然还和下一个人说话,那他到底当我这只手是什么。”这个团长带着圆满成功的喜讯回国了,可他却不知道这圆满成功的背后他却失去了一个朋友。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以举手之劳的小事看深情、见奇效。普及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学礼懂礼并善于用礼行礼,做一名高尚高雅的现代人。 二、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律能力的需要 礼仪是道德的载体,是人生道德的具体化。在西方,人们把礼仪、道德、法律并称为三大守护神,礼仪位居其首。拿破仑•希尔认为,世界上最廉价的、而且可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特质,就是礼仪。礼仪具有自律性的特征。自律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若是没有对自己的首先要求,人前人后不一样,只求诸人、不求诸己,礼仪就无从谈起。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实施礼仪的过程中,应树立起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礼仪法律规范。我国曾有一家拥有近 6000 名职工的国有企业,当时濒临破产的危机。为改善状况,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家资金雄厚,具有国际声望的日本企业做合作伙伴。经过双方长时间艰苦的谈判,终于可以草签合约了,全厂上下为之雀跃。可就在签约仪式要正式进行的第二天,公司领导因故到达签字地点的时间比双方正式的约定晚了 10 分钟。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