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监管 长期以来,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以学校的各项章制度为纲,并过分依靠和强调老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整个管理过程带有浓厚的家长制色彩,没有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进展的空间和权力。这样的管理在极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权,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和清楚的认识,做事情缺乏目标与主动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含义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定义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学生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培育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对个人素养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等环节,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以获得个人自我实现的管理实践活动。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学生自己;二是学生自我管理包括对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涉及个人学习、交往、资源利用等方面。 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我们把自我管理的内容分为对自我内在资源的管理和对自我外在资源的管理。而自我内在资源的管理又包括自我认知管理、自我情绪管理和自我行为管理三部分。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人的自我外在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和交往管理。(1)自我认知管理。自我认知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合理定位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进展的划和目标设置。(2)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情况,包括在正常情况下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和在刺激作用下的自我情绪调节。(3)自我行为管理。自我行为管理是指高职学生根据一定的计划安排和学校章自觉地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主要包括对学习行为和日常行为的自我约束与控制。(4)自我时间管理。自我时间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支配与利用。(5)自我金钱管理。自我金钱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对自己钱财的管理,包括对花销的计划与控制。(6)自我交往管理。自我交往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对自己人际交往方面的管理,包括交往对象选择、交往方式以及友谊维持状况等。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现状 对进入相对自由而开放的高职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本身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加上没有升学压力、老师“填鸭式”的要求和家长时时刻刻的督促,一种“解放”的思想逐渐产生,觉得学习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进而对自己没有要求,对人生没有划,终日盲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