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和对策,重点阐述了实现网络图书资源共享和建立标准数据库的设想。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能更好地为师生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和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大学生猎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及相互沟通的第二课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展,以数字化为载体的各种媒介不断出现,出现多元化进展,图书管理也迎来新的技术挑战,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满足读者需求,成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讨论热点。与此同时,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较快。因此,为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图书和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建立信息化服务模式,以便提供更好的图书服务。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图书和信息的存储地,不但资料繁多而且读者数量巨大(全校师生以及部分社会人员),因此很多信息数据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等工作。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使用计算机对图书借阅情况和读者的权限,借阅图书的日期等进行管理,同时还提供数字检索功能,这比以前的人工查找,人工记录,无疑既减少了人为的工作量,又保证了准确性,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如图书馆内缺少网络图书的共享资源、图书馆的资料缺乏电子版,当图书资料被外借的时候,想借阅的同学只能等下个同学归还。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还缺乏有效、系统的信息管理手段,知识部分实现了计算机化,没有真正做到数字化。在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实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有许多高校已经在开展一系列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计划,如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等等。 二、加强图书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措施 1、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意识。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数字化建设的意识以及重视程度对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只有统一认识,相关负责人重视,才有决策及实施,这是开展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因此,要想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认识,应从下面几点着手:加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的数字化建设意识,重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制定有力的执行计划,参加实施过程;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意识,开展相关的数字化建设专题讲座,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