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金融学课程资源讨论 多数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中均有一门核心课程《金融学》,部分学校为之建设了多种教学资源,但是成本较高,利用率较低,且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高职院校之间资源共享渠道不畅、共享意识淡薄、共享机制不完善使得资源得不到推广和充分利用。若高职院校之间联手合作,共建共享《金融学》课程资源,既发挥各校金融学老师的特长,又能分享种类多样的教学资源,可谓事半功倍。 一、当前高职院校《金融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弊端 1.建设成本较高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老师独立开发《金融学》课程资源往往耗时费劲,成本较高。开发该资源的单位成本之所以较高,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分工,没有团队成员形成的合力,没有较多的受众。碎片化的资源建设难以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也难以降低资源的制作成本。2.利用效率较低很多高职院校《金融学》课程资源仅应用在授课的班级,而没有在全校和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使用。假如没有一个系统化且各具特色的资源菜单,假如没有风格各异的创作老师队伍,就难以吸引学生持续性学习,难以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实际上,学习该资源的范围越广,越有利于学员之间的沟通,越有利于形成有价值的修改意见。3.重复建设较多不同高职院校及其教研室之间缺乏深化的合作与沟通,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发挥很好的组织作用以合理分配资源。这样,不同的高职院校各自为政,缺乏长期规划,各自就《金融学》相同或者不同的主题进行立项、建设资源,这就难免重复建设,浪费了宝贵的教科研资源。重复建设较多,就没有足够的人力与物力去争创特色,也就没有多样化资源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4.特色与创新较少有些高职院校老师虽然建设了一些《金融学》课程资源,但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或科研部门的任务,而没有持续的动力机制,这些资源往往缺乏鲜亮特色,缺乏新颖性。比如有的微课仅仅是微小而已,没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呈现方式上开拓创新;有的精品课程虽然电子版内容齐全,但多是教材搬家,没有结合金融行业的最新进展而展开教学。整体上,传统资源较多,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没有优势老师资源的通力合作,以及在学校对当前的评价标准中新颖性所占的权重很低。 二、高职院校共建共享《金融学》课程资源的目标 1.种类多样为了满足多所高职院校师生教与学的需要,金融学课程资源应当种类多样,既要有理论的系统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