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论文 1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 由于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具有概括和统摄的性质,所以它应该是完整的,不能有结构项目上的缺失。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专家不少的教学主张都从其自身的角度追求体系结构的完整性,这可从相关论著、教材和论文中看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完整性还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实现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就需要对这些相关论著、教材和论文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并要对课程实践做出较全面的考察和概括。 2 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艺术之间的相互“越界”是当代艺术进展的趋势,也是当代教学的进展方向。课程之间须相互吸收融合,改变过去互不关联的状态,只有旧的秩序被打破,才能建立新的秩序,形成新的突围,从而达到新的和谐。色彩与色彩构成课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必定趋势,打破课程的严格界限,为了共同的目的进行必要的整合。能否整合,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专家论证,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限制无法完成。如单纯延续传统写实色彩写生训练是不能适应当今设计基础的需求,但我想吸收两个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通过色彩课程形式带动对色彩构成原理的学习。我们目前理解的色彩构成是作为设计基础课程,是由过去的三大构成派生出来的。色彩课是过去造型基础的训练内容,重写生、表现和感受。前者偏理性,后者重感性,重实训,用相关的构成理性知识指导色彩训练,使感性与理性相互结合,在色彩课程渗透色彩构成原理,但又有所偏重,不能面面俱到,通过生动而感性色彩写生训练进行反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今色彩构成理论如作为独立色彩学理论讨论当无可厚非,但作为设计的基础课教学还需进展,如何把深奥的色彩学理论简单化、通俗化、适用化,使学生便于理解、消化,通过感性化的色彩训练提高综合造型能力。我想这样才能适合当今美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完善教学方式,凸显专业色彩 不管是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相互取代。因此,应该将这两种模式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老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老师和学生两方面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