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风建设激励机制讨论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多方面、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升其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进展。 关键词:学风建设;激励机制;高职院校 学风,简而言之即学习的风气。学风是高职院校办学思想、治学态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法律规范的综合体现。学风建设是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职院校走向内涵式进展道路的必定要求。激励,广义讲激发鼓舞,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在学风建设中,建立持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良性动机,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生需要获得满足的同时,实现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层面。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生源组成复杂多样,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素养与本科院校差距较大。一些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行为放纵,思想散漫,迟到旷课,上课玩手机,沉迷游戏、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动力不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学生学风日益低下。(二)老师层面。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榜样作用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良好的教风是高职人才培育的根本所在。然而,有些老师工作懈怠,师德修养不高,敬业精神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一方面缺乏耐心,一味抱怨学生素养低、管教难,另一方面自我要求不高,没有积极钻研业务,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三)学校层面。高职院校在进展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就业上,在学风建设上重视不够。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到位,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有些高职院校缺乏法律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如教学质量、老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对升级与毕业要求过低,监管过松,使得不良学风蔓延。 二激励机制及其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激励就是创设满足个体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其工作动机,使之产生为实现组织目标和自身目标而努力的特定行为[1]。只有激发相应的动机,产生为满足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