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的创新之路探究 在会计职业教育全面创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会计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如何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适应和促进会计事业健康进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由于会计专业的职业特性和专业特性,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要灵活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制造性。因而,改革过去传统的会计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对推动会计事业健康持续进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会计职业人才培育必须基于我国新时期职业人才培育的要求来展开,重视培育会计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实现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但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刻板教育模式影响了学生的能力进展,因此,必须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1.《会计法》中的新变化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改革。2024 年,我国新修改的《会计法》中对原有的“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规定改为了“必须具备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并将原来的“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会计人员不能再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改为“不得从事会计工作”,这两条内容十分关键,表明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当前社会中会计从业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并不真正具备会计职业能力。原来在高职院校中就有专门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但是老师让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资格证题库的练习中,忽视了学生真正的职业能力,学生无法在就业时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必须要在岗位上进行“再学习”才能够适应岗位要求。这就影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必须认识到新时期会计职业能力培育的重要意义,从能力角度出发开展高职会计教育改革。2.“营改增”对会计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营改增”在 2024 年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推广,增值税取消营业税,这让整体的财务会计工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必须基于“营改增”的要求对原有的教学体系和知识内容进行改革,不能再沿用之前的体系来开展教学。老师本人也必须学习新知识,拓展新的教学内容。因学生在工作后也可能还会遇到“营改增”前的财务报表分析,所以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要全面,让学生掌握营改增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