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桃花扇的异同比较开 题 报 告一、毕业论文题目的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清初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反抗激烈,又在同时经历了一场社会的大变动之后,一些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他们要探索明亡的原因,吸取历史的教训,正是在这样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中,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就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创作的主导倾向。在这一创作中,历史剧一马当先,作者借助历史剧抒了发亡国之痛,寄予故国之思,描写动乱带给人民的不幸。总之,作家是借历史剧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民族的意识。在这些戏曲作品中,《长生殿》、《桃花扇》最为著名。《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长生殿》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时南京的社会现实。《桃花扇》是一部十分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艺术加工。看似写男女情事,实为写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同时此剧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长生殿》与《桃花扇》一直被称为戏坛“双壁”,有许多前人都曾对它们进行比较。杨淑英在 2011 年的论文《〈长生殿〉与〈桃花扇〉比较研究》中说:前人对于《桃花扇》和《长生殿》的比较研究,有专门对两部传奇中不同的爱情理想进行论述的,如向志柱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长生殿〉与〈桃花扇〉中的爱情比较》,柏艳艳、张影的《为情弃责与为责弃情——论<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爱情理想》等;有的将两剧的结构进行比较的,如蒋得均的《〈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还有有的则是从两句之中的情义思想来比较两句的两剧的思想蕴含,如徐洪的《“情”与“臣忠子孝”——〈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思想意蕴的比较》;也有人对《长生殿》和《桃花扇》中的个别的折子进行了比较,如夏蕙筠的《从<弹词>〈余韵〉的比较看<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差异》;邹自振的《双峰并峙的“南洪北孔”——〈长生殿〉、〈桃花扇〉比较论》等等,从《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矛盾的思想、悲剧的气氛以及集合了汤词沈律的“合之双美”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