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养技能人才培育方式研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创新的三项基本要求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职业教育要积极面对三大市场,确立自己的人才培育模式,根据市场进展变化的规律来规划、设置专业,安排课程与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以就业为目标,就是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包括根据用人单位的“订单”来培育学生,使学生毕业即就业。 第二,要坚持以素养为本位,以技能为特长。市场的变化日益加快,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加大,这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素养教育,培育学生综合的、全面的职业素养,既包括职业知识、技能、能力,更包括职业道德、情感、诚信、志向和理想。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院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才的流动。同时,要重视技能特长的培育,使学生在全面素养基础上有一项或几项技能成为特长,以保证在岗位竞聘和就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优势。 第三,要坚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工学结合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是符合技能型人才培育规律的。工学结合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使专业及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就教什么,按需而设、按需而教;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和方式上,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死的知识、技能成为活的工作本领;三是要安排充分的岗位实习,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运用,最终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设置 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培育目标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结构。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法律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