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分析 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概述 根据现阶段的社会状况,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育是指适应并不断促进我国的卫生事业进展。在自身的素养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并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展,德才兼备地,面对社会、面对基层、面对人民的,可为卫生事业管理事业进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专业的素养的方面,应该具有现代卫生管理学的最基本理论知识和在实际运用中低技能,比如: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系统地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地理论方法和技能[1]。 2 高等院校卫生专业人才培育现状 2.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通过在高等院校的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在现在正在实行的理论课程体系中通常包括五大体系,分别是院公选课、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教育、集中实践。但是通常学科基础的学时、学分较多,占总体学分的 25%以上,相比较而言,专业教育所占的比例较小。 2.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知识、能力、素养培育状况 2.2.1 在校生与毕业生知识储备情况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虽然都有涉及,但是对于知识确实只知皮毛,对于深层次的方面,知之甚少,甚至是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在实际的工作中,所学习的知识不够用、不对口的情况。在关于毕业生与在校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毕业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在校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毕业生相对应在校生而言,毕业生更多的接触的实际的东西,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基础的知识。但有一点毕业生是远远比不上在校生的,那就是在英语、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2-3]。 2.2.2 在校生与毕业生能力培育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毕业生的能力明显高于在校生,这是因为毕业生在社会中得到的历练、锻炼高于在校生在学校中获得的锻炼。所以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不应当只注重书本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育。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人才,而不是学习型人才。 2.2.3 在校生与毕业生素养培育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分别有两种素养、能力,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责任心、集体荣誉感。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对于两种素养的感知情况都是比较差的。通过以上对于在校生与毕业生的比较发现,无论是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育还是素养的培育方面,都是毕业生优于在校生[4-5]。通过调查也同时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