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品德层次教育 依据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形成和进展规律,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不同。要经历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多睫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分年级实施,能够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身心进展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将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从学科体系向思想教育体系的转变,从课程理论体系向教育体系的转变、从知识课向养成课的转变。为此,我们进行了大学《思想品德》课程分年级实施的讨论与探究。通过三年多的讨论与实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高职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基本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初步构建了大学《思想品德》课分年级实施的思想教育体系,实践证明,这能明显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1 科拳界定《思想晶德》课分年级实施的目标内容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价值观已基本成型。但还必须进行最后的修正和完善。在大学开设思想品德修养课程,其主要的任务是在于通过将大学生们以理性的思维为手段,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反思与审视,对不够完善之处进行合理的修正,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从外部对人进行价值观念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自我检审与批判中使之得到完善与确证。而思想品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是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注重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总目标和高职生成长规律,以及高等教育规律,确定了不同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分层递进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1)大学一年级是以适应大学教育为目标的成长阶段。是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实现由高中向高校转变的过渡阶段和转型期。学生从高中毕业进入高校阶段.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及生活定位都需要重新思考,因此,这一阶段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法制观念、集体观念、职业观念。 (2)大学二年级是以成才为目标的全面进展阶段。是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的重要阶段,是培育健康人格、创新意识、自主意识,自立能力,耐挫折能力,社交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观。 (3)大学三年级是以成人为目标的走向岗位前的准备阶段。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