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目录管理论文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为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个近期工作目标。自推行以来,通过对高校的档案工作量化的测试和标准的评定,使其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列入学校各项管理、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等方面受到了全面地检验、法律规范地考核,从近几年推广的情况看,对高校档案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校档案工作自此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各校档案管理水平在此标准尺度的衡量下,优者胜出。而今,通过讨论其推行的过程,执行的效果,分析其对高校档案工作的现实作用,探寻其可能产生的中期影响。高校档案“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特点: 1其考核程序基本覆盖了高校近期档案工作的进展进程 (1)增强档案意识,建立高校档案领导体制 近年来,凡申报考评的学校基本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以及与学校整体进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一些高校档案馆的建立,表明高校档案工作地位正稳步提高,标志着档案工作迈出了与学校整体建设同步进展的第一步。多数高校实行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进行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如成立校级档案工作委员会等。多数学校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为学校档案工作的进展制造了良性进展的环境。 (2)加强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形成网络 随着学校对档案工作认识程度的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知识层次及专业素养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多数学校已形成由学校领导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学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各校建立了相应了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互为制约,将档案工作“目录管理”融入学校的“目标管理”中,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公共环境。因而有效的保证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全过程的实施。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与档案工作进程保持同步进展 由于档案工作程序日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更新的任务日渐艰巨、为适应档案工作快速进展变化的特点,各校实行一系列措施,如将档案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后汇合成册,制订特色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法律规范了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得到制度保证,同时档案人员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对档案进行实时控制成为可能。 (4)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步入法律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