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挑战与策略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人才培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等多元文化冲击下,为保持吸引力,娱乐性元素被引入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这也让校园文化受到泛娱乐化的侵蚀。应对泛娱乐化入侵,需严肃校园文化,鼓舞校园文化在重视教育意义的前提下,优化形式,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泛娱乐化;严肃校园文化;育人价值校 园文化的作用在于通过显性与隐性、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培育学生。当今时代,在课外生活多样化、互联网信息丰富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持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活力,是许多高校相关领域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但过度娱乐性元素的引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意义是否正在受到泛娱乐化的威胁,同样值得警惕。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使文化精神枯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奥威尔式的,即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一种是赫胥黎式的,即将文化变为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高校校园的日渐开放与丰富都预示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第一种的弊端。但一旦矫枉过正,受到赫胥黎式文化特征隐蔽性的蒙蔽,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让校园文化陷入泛娱乐化的困局。“娱乐至死”警示教育者,娱乐不再是形式,而成为目的。这将与校园文化,乃至大学精神产生直接的内涵的冲突。 “娱乐至死”铸成新阶段校园文化牢笼 对“娱乐至死”的担忧,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强势席卷愈发明显。现阶段的新形势是:高校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一些工作者提出将游戏、娱乐理念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与校园外的世界争夺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执行中,如何吸引学生被放到如何引导学生、给予怎样的文化熏陶等考虑之上。 1.“娱乐至死”将挑战校园文化教育的意义性 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教育性,但“娱乐至死”风潮的入侵却可能使校园文化活动陷入本末倒置的僵局。校园文化在与诸多新型媒介争夺注意时,也受到上述媒介理念的影响。教育的意义性有时甚至成为次要考虑的因素,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娱乐性成为校园文化活动新的樊笼。以备受欢迎的词汇“最美老师”为例,截至 2024 年 11 月,通过某搜索引擎检索“最教老师”,首页文章中即有“90 后最美英语老师被封女神”等词条;通过图片搜索,在前20 页中,逾 80%图片为面容姣好的女性;首页推送的 4 名相关人物中第一位为“川师英语老师佟丽娅”。大学生热衷参加上述话题。但这一现象的普及,学生并不承担主要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