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_第1页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_第2页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_第3页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是老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程。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改革冲击、社会治理法制化建设滞后、高校领导组织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陷入现实困境。本文在深化分析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实困境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价值认同与利益诉求相结合、促进法制建设与伦理法律规范相统一、完善制度法律规范与优化环境相补充等应对之策。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法制建设;领导组织体制;师德兴则 教育兴,教育兴则国家强。然而,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高校各种“抄袭门”、“剽窃门”、“粗口门”“强吻门”等失德事件频频被曝光,屡遭诟病。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老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在我国第30个老师节来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2]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的“筑梦人”队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只有全面纳入制度化、法律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才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一、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师德建设既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话题,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课题。本文所谈高校师德,即“高校老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老师职业素养的灵魂所在”[3]。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从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尊重。但毋庸置疑,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方面和环节。 (一)理想信念淡化,急功近利思想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高校老师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和功利性等特性,他们不再把做“蜡烛型”、“园丁型”的老师作为终生追求的理想目标,而是把“教书”当成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由于缺乏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撑,他们在教学上敷衍了事、科研上无心进取、晋级过程中投机钻营,从而导致各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粗制滥造等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敬业精神匮乏,服务社会意识不强 面对当前我国消费文化的兴起和贫富差距扩大的客观现实,部分高校老师出现了“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按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