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法律风险分析 一、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法律风险的讨论意义 本课题的讨论有助于深化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相关讨论,提高高校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对法律的认识和应用,助力高校法治化建设和法制管理进程,为应急处置提供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来看,目前,因为学科和专业的限制,大部分一线辅导员法律知识淡薄、用法意识较低、法律分析评估不够,在处置应急事件中习惯性使用“经验式”做法,责任划分“人文式”主观关怀远远超过法律客观依据,对事件走势辨不清、对有关政策界限把不准、对事件经过说不清,此课题结合高校实际、法律依据、处置案例总结整理出可行路径充实高校危机管理应用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内容,为高校在今后的应急处置中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应急处置法律风险及防控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定义 第一,高校危机事件的主体是大学生,或者与大学生利益相关的个人。第二,高校危机事件发生的场所,通常是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高校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危机事件是发生在校外的,如离校出走、校外损害等。第三,高校危机事件的状态是已经爆发或埋伏尚未发作的隐性状态,已经爆发的危机事件是可以感官的;而埋伏尚未发作的“危机事件”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虽不容易发现,但往往会一触即发。第四,高校危机事件导致的结果可能严重威胁到学校的正常秩序,也可能对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损害高校的声誉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高校危机事件中较为特别的一类,是指由于学生的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而引发的高校危机事件。高校心理危机事件是大学生危机事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类。 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特征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与一般的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共性,包括突发性、危害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和转化性。同时,由于其主体的特别性质,在事件形成原因和处理结果上还呈现出多样性与敏感性的特征。形成原因的多样性: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进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转型期间各种矛盾不断涌现,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有些学生没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不断积压且得不到合理宣泄,最终不堪重负,出现情感崩溃,呈现出思想和行为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