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可行性讨论 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普及以及大众化教育形式的推广,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大学,接收高等教育,不断提高一代一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现今最为严重的问题的就业创业难问题,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超过了社会所需岗位人数和其能够吸纳的能力,虽然企业仍然需要人才,但是人才与所需岗位的供需关系已经失去平衡。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以及引导工作,是当今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通过在校期间的培育教育,使大学生有能够创业就业的能力,使学生个人得到进展,社会更加稳定。 1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扩招仅仅是一方面,另外总结为以下三点。1.1 社会经济问题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很大,我国经济进展速度的减缓以及多数企业经济衰退现象明显,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却依旧很快,相比于现今社会以及企业所需人才的比例而言,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当前社会所需,而且部分企业的衰退也造成了减员的情况,毕业生就业难情况在所难免。 1.2 企业与毕业生的矛盾取向 大学毕业生经过多年的教育,知识的积累,大学生活的努力付出,以及对进入社会的向往,使得他们对于就业的岗位、薪资、工作内容、职业进展等等各个方面期望较高。但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评价普遍偏低,基础知识不牢,实践能力不足,培训成本过高,并且毕业生流动性较大,难以稳定长时间从事某岗位,薪资待遇要求过高等等问题一并出现。这使得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主动过滤掉了应届毕业生。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矛盾取向也使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 1.3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缺失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教育的场所,明显在就业创业这方面有所缺失,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技术、技能、知识等等进行,对于就业、创业问题提及较少,没有对初入社会的有效认知和工作定位,这使大学生在就业择业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2 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意义 就业创业教育的开展首先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角度更好的认识自己并给自己合理定位,其次培育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培育毕业生的个人修养。就业创业教育也能够将社会环境很好的传达给学生,使其毕业前先行对社会进行大概的了解,避开盲目的择业就业,更好的选择适合的企业和工作,也让学生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业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