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质实验室职业危害探讨 摘要:该文以某高校地质类检测实验室为分析对象,对实验室各种分析岗位的工作人员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选购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仪器设备,实行人机隔离措施,使用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试验台和座椅,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设施、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健康监护和对个人辐射剂量进行监控等措施,切实保障建地质类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职业危害;卫生防护;地质 职业危害普遍存在于各种作业中,包括在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产生或存在,它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工作效率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在作业过程中加以消除或防护[1-4]。随着新“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和监管职能的转变,加强了职业卫生的监管力度,但目前我国对于职业危害的防治和监督主要针对生产型企业,而忽视了一些非生产性工作场所,如高校实验室等。有讨论显示:“从事检测检验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5~7 倍”[5],因此检测检验人员职业卫生监管不容忽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扩张、在校人数不断攀升,高校实验室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了解实验室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特征和种类,加强个人防护,确保实验人员的健康[6-11]。地质实验室是以岩石样品为主,主要采纳显微鉴定、理化分析,元素微区与形态分析等手段测试岩石样品的各项指标,和一般实验室比较有其特别性,在实验过程存在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此要对地质实验室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和识别,实行有效防护对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1 职业危害分析与辨别 地质实验室所接触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噪声危害、粉尘危害、化学性危害、电离辐射、劳动过程不良条件等因素。1.1 物理性危害。噪声:噪声主要由机械振动,撞击、摩擦、气流喷射、交变力相互作用等而产生,以波的形式在介质(通常为空气)中传播。地质检测与鉴定实验室中的噪声主要来自通风橱柜运行和样品制备环节,样品要通过破裂、细磨、筛分等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噪声,特别是在破裂和细磨时,瞬时噪声可达到 85dB 以上,可能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而一旦人的听力受到损害,则很难康复。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是高能量的射线,如 X 光、α、β 射线等,能和被辐射组织相互作用,使物质的原子、分子产生电离,对人体造成永久性损害。地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