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竞争力培育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讨论力量,须首先打造高校这支主力军。但目前在高校追求数量和快速产出的评价机制引导下,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却比较少。如何打造这支主力军,使之讨论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是摆在我国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讨论国际竞争力概念及钻石模型的应用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于 1990 年提出了波特菱形理论,又称为钻石模型。该模型用于宏观上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各个行业竞争力。如:钟岭等(2024)提出了用钻石模型分析江西现代中药产业的竞争力,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政府和机会六个方面来分析江西现代中药产业的竞争力,并提出了该产业进展的对策[1]。李舒新(2024)提出了用钻石模型分析上海会议型酒店的竞争力,从钻石模型的六个因素的角度,对上海会议型酒店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竞争力提升的建议[2]。但是也有学者将钻石模型应用于微观的管理当中,如:熊丽敏等(2024)提出了将钻石模型应用于高校人事管理当中,构建了模型的四大要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组织结构和高校文化。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个不可控的外生因素: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3]。张淑玲(2024)提出了用钻石模型分析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分析了的核心竞争力是院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校园文化等诸要素[4]。在钻石模型中,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定义为 :该行业在国际上出售其产品的能力(Orlowski,198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讨论国际竞争力,具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特性,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参加科研市场份额的竞争,与竞争对手相比,在组织活力、猎取科研资源的能力、可持续进展的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假如视高校为一个行业,视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讨论成果为其产品的话,可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讨论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讨论成果在世界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被应用的市场份额占有能力。根据波特钻石模型,可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讨论国际竞争力划分为六个要素:科研资源、科研成果需求状况、关联和辅助性实体、竞争运行环境、机遇和政府。笔者将从这六个要素入手,分析培育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