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策略讨论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展,需要进一步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进行讨论探讨。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由于所处地域的特别性和复杂的生源构成,更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新形势需要,深化探究古代文学教学的策略。本文以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在提出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误入歧途、教育基础多样化等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纳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三管齐下,提高古代文学教学水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策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直是大学教育中的传统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民族地区如何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以更好地为培育“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服务,成为摆在古代文学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西藏大学文学院多年的任教经验,认为目前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古代文学的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代人过分注重功利性,即使身在校园的大学生也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所以,像古代文学等传统人文学科,对于学生来讲,似乎不像英语、公务员培训等课程一样,直接影响到学生考证、保研、工作等方面,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古代文学课程“无用”,直接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西藏地区学生就业观念相对落后,大部分人仍以考公务员为主要就业渠道,所以很多学生宁可花时间去学习公务员培训的课程,而认为古代文学无用,不用“浪费”太多精力去学习。 第二,学习方法误入歧途。主要体现在学生过分依赖课堂教学和各类媒体传播的零星知识碎片,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多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缺乏主动学习和深化思考,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浮于表面,仅能获得浮光掠影的印象,而缺乏深化的体会。当今时代的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异常广泛,各类媒体又在舍命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定力不足的学生很容易被眼花缭乱的信息吸引了注意力而难以静心凝神去思考;更有甚者,以卖弄和炫耀获得的知识碎片而沾沾自喜,并没有真正了解如何进行学习。 第三,教育基础多样化。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构成较为复杂,文化背景相差较大,知识基础参差不一。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约有一半以上是区内生源。这部分学生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甚至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反映,在高中以前都没有学习过文言文。这就导致在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