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债权债务管理优化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展,高校的财务关系变得多元化,债权债务管理矛盾也逐渐凸显,加强高校债权债务管理,对于盘活高校资金,提升高校财务信息质量极具现实意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债权债务管理中存在忽视隐性债权债务管理、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完善债权债务管理体系、加强会计基础核算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债权债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债权债务管理;政府会计制度;优化对策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债权债务管理 2024 年 10 月,财政部下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于 2024 年 1 月 1 日起在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中执行,高校等单位均在执行的范围内。高校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前执行的均是财政部 2024 年发布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债权债务管理主要是指高校对预收、暂付、应收、应付、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款项的管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注重债权债务管理,如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年末,对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生不能收回的迹象,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高校会计制度则未体现减值准备,只需要将核销的应收账款在“已核销应收账款备查簿”中保留登记即可。 二、高校债权债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的现象,涉及未清理账款金额大,时间长、原因复杂。有资料显示,个别地方高校往来款挂账金额高达 4000 余万元,三年以上往来款金额占单位资产负债的比例畸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往来款项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清理难度大。如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均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经历过合并、分立等重大调整,这类重大调整必定导致核算主体发生变化,重大调整期间又没有根据相关协议约定及时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错过时机后又因为处理依据不充分、政策背景不一样等多数原因制约了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二)忽视隐性债权债务管理。高校会计核算除部分业务事项采纳权责发生制核算外,一般业务事项均采纳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在会计核算中,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付出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高校会计核算时,对没有引起现金流量流入(出),但实际形成现时权利(义务)的经济事项,收付实现制下不确认应收(付)账款、其他应收(付)款等债权(债务)性科目处理,也不确认相应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