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

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_第1页
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_第2页
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_第3页
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育的瓶颈与突破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本工具,在国际沟通与合作中,翻译人才必不可少。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边界线总长为4000多公里,与缅甸、老挝、越南毗连,拥有面对“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窗口,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近年来,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深化实施,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不断推动和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沟通与合作,这既对云南省小语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育提出了挑战,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进展机遇。事实上,语言翻译人才的匮缺已成为云南省实施“走出去”建设规划的重要制约因素。云南省政府早在2006年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召开了系列会议,实行了相应措施推动云南省高校开展东南亚、南亚语种(简称“小语种”)的人才培育工作。目前看来,云南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破解云南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育的难题,突破进展瓶颈是一值得讨论的重要课题。 一、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育的成绩 2006年迄今,云南省小语种人才培育工作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通过高校自身努力进展,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学生规模增长快速 2006年云南省只有9所高校设置18个小语种专业。目前已有43所高校设置62个小语种专业,其中有省级重点建设小语种专业点11个。在学人数从2006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目前的近6万人;攻读小语种专业的语言类学生也从原有的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人。 (二)师资建设水平有突破 2006年云南省高校小语种老师不足100人,且学历偏低,目前已增至400人以上(包括外聘老师147人),讨论生学历老师占约80%,职称结构也显著提高。有130多名老师通过国家和省级公派留学项目到国外进修半年以上。高校小语种公共外语教研室也从无到有。2006年以来云南省一共支持高校建设56个教研室,小语种老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学资源日渐丰富 迄今已编写出版、在编和列入编写计划的教材近30部。省内有25门小语种精品课程在建。全省高校购置语言对象国的图书资料和各种资料就达到5万多册(件),办学资源大幅度增加。部分高校还建起了小语种数据库和同声传译室、多媒体教室,安装了语言对象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可收看语言对象国电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旅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文化,成就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