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农业进展模式及建议 1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长900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28%.滩涂面积24.6万hm2.沿海未利用的盐碱荒地93.3万hm2,土地后备资源颇丰.海岸带生物资源丰富,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有197种,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盐生草甸、盐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4类;拥有海洋生物800多种,游泳动物渔业资源85种,较重要的鱼、虾、蟹、贝类等近40种,其中,滩涂贝类29种,可增养殖的15种[2].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海珍品的重要产区.海岸带盐卤、油气、贝壳砂等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m3,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约50亿t、560亿m3;拥有3条长56km,总地质储量达3.6亿t的世界罕见的贝壳砂矿带,也是世界上唯一每年增加10万t以上的新、老并存的贝壳堤.海岸带风能、地热资源丰富,潮汐能、波浪能、盐差能等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海岸带有多条河流入海,大量水沙入海对海岸塑造、陆架沉积作用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拥有马颊河、徒骇河、小清河、潍河等河口,港湾资源条件良好.拥有大小海岛89个,岛岸线长219km,占全省海岛岸线长的29.7%,海岛面积33.8km2,占全省海岛面积的24.9%[3].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位优势日益显现,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防潮堤建设标准低,防潮能力弱,受风暴潮威胁较大,制约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二是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大,岸线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和科学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三是受纳上游地区大量污染物,致使滨海湿地和海洋受到污染,生态受损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受围垦、盐田、养殖等的生产活动影响,自然植被退化,景观破裂化,湿地面积减少和退化;五是自然灾害频发,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日益凸显.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2黄河三角洲海岸带进展高效生态农业可选模式 所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就是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构成一个结构稳定、高效、生态与有序转化的现代农业系统格局.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概括地说,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