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农业进展实践与探寻 山东省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成立于 2024 年 12 月,其前身为有着 61 年的进展历史国营广北农场。2024 年,该示范区抢抓“黄蓝”两大国家战略融合和两个省部共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实践探究高效生态农业进展模式为牵引,根据“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搭建支撑平台、项目带动突破”的工作思路,着力开展“规划年、项目年、突破年”活动,扎实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进展。去年 8 月 22 日,山东省政府与国家科技部共同签署了《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协议》和《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将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列为部省会商会议固定议题。共建协议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根据‘一区多园’的思路,突出东营滨州核心区建设”。为贯彻落实省部协议,省科技厅组织编制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国务院进展讨论中心、中国农科院等相关专家评审论证。《总体规划》确定了“一区双核多园”的总体布局及组织架构。“一区双核”是指以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双核心,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一、基于对广北区情的深刻把握争取示范区省部共建核心区地位 1.基于对广北历史方位和地理方位的宏观研判。从广北的基础条件、土地性质和区位看,这一区域具有典型的城郊经济特征,适宜于全面开发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功能,创建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特色园区;适宜于打造“绿海花洲”式的中心城近郊环境和壮大市属经济的功能板块;适宜于建设一个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经济、社会、生态协调进展的新经济区。搞好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对于完善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对广北区域环境与资源禀赋的区情把握。东营市委市政府将国营广北农场进行改制,成立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按市政府直属正县级单位管理,参照市属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职责界定,给予县区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投资计划、建设项目实行计划单列。园区具有自主配置资源、快速构建新机制、整合利用资源的组织优势,为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活力保障。园区土地成方连片,土地权属明确,国有土地面积占 78%,一方面有利于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实际需求引进各类投资主体,选择多种投资经营模式;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