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控制讨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并详细地阐述了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1前言 现代高层建筑是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进展。然而在设计中,由于结构下部楼层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少,正常布置时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必须在结构变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大致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本文着重介绍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2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 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 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 2.1.1 一次性支模 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1.2 荷载传递法支模 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2.1.3 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化梁(板)分 2 次或 3 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 1 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验算。 2.1.4 埋设型钢法 支撑。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与模板连为-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约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纳钢骨混凝土结构。 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当转换结构下层空间可采纳叠合浇注法或埋设型钢法支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应对转换梁(板)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和施工的统一。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应实行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2.2.1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预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 1 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 2.2.2 应采纳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 25℃,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实行保湿措施;蓄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