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听觉训练在钢琴教学的运用综述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习音乐,尤其是学习钢琴演奏,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的“耳朵”,是至关重要的。音乐听觉来自于内心各种听觉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旋律听觉复调听觉和声听觉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不仅有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有音质音色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对艺术形象的音响想象。随着这种内心的感受,就形成了对音响图像的追求。这种内心听觉越敏锐,就越有助于音乐的表现。衡量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造诣的深浅,只能凭借耳朵这一听觉器官;推断演奏者乐感优劣、投入的程度,音响效果是唯一的依据,而绝非一些故弄玄虚的外部表情与动作。 一、音乐听觉的重要性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凡是优秀的音乐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他们在有意或无意倾听的状态下,其听觉器官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而这种敏感的听觉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因此,学习钢琴,就必须培育学生有敏锐的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演奏时必须用听觉去推断演奏是否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音乐的变化、力度的层次、节奏的脉搏、踏板的清楚、乐句的均匀、旋律的流畅、风格的准确等等。演奏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听觉,才能检验弹奏的效果。因此,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对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涅高兹曾说过:“听觉越是迟钝,所演奏的声音和表现的内容就越呆板。” 二、音乐听觉训练的特点 练琴的过程也就是练习发音的过程。不能满足于只是“发出”声音,而是要根据乐曲性质的要求发出应有的声音。许多学生在演奏时思路混乱,多数是因为听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清楚的思维下,根据音乐进行的规律,将无意识的听觉、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楚的、有目的的听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特定意义出发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器官,培育、发挥自己的听觉能力。 钢琴学习中的听觉训练,不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听辨,也不是仅仅用耳朵去听。“听”是心理在生理上的运用。一般意义上的听只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钢琴学习中的听觉训练,就包含了这种心理功能的训练,要使学生集中于大脑的听觉训练。老师的任务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学生注意听,并告诉他们所要听的内容和如何去听,而学生则必须时刻保持听觉的警惕性。 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