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听力训练有效路径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进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制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进行听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每个成功的音乐家无不具有超凡的听力,小时候的聂耳对听过的曲子过耳不忘,瞎子阿炳没有超凡的听力也不会创作出《二泉映月》。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听力训练,这也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把听力训练落到实处,这也是音乐教学的长期探讨的问题。 一、在单音训练中形成听力辨别力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听力训练从单音开始,但是要辨别一个单纯的音符的高低、长短、音色是很难让学生接受的。假如能把几个音符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的听,就相对简单起来。分别弹两个音让学生听,一个音高,一个音低,虽说学生不能推断每个音标的绝对音高,但也能感受音标高低性质不同,以此类推来增强学生对音标的听力辨别力。在听音训练的过程中,遇到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和不解的地方,千万不可忽略,一定要及时的校正,还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还可以给几个单音让学生听,推断出正确的音标,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避开枯燥,寓教于乐。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老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老师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听后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二、在器乐训练中提高听力判别力 “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形式得到广阔师生的普遍欢迎。不同的器乐发出的声音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听力。首先由老师对一段曲子进行演奏。在演奏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一部分学生对乐器以及乐曲比较敏感,能很快进入到乐曲中,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感知乐器以及乐曲,很难进入状态。老师可以进行有侧重的教学,多迁就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再就是让学生演奏。班上可能有几个学生是音乐世家,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接受力比较强,可以让他们根据能力演奏,别的学生可以根据理解进行演奏,在演奏训练中,感受音准,增强荣辱感,调动学习的兴趣。在演奏过程中,学生可以“哼唱”,不仅听觉能力有所提高,还能锻炼理解力。乐器教学中,切忌一味的讲求演奏技巧。演奏的好坏是其次,真正目的是让学生用心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