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农村金融改革思考 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快速进展对农村金融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的金融现状却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本文立足于这个现实,分析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现状,和中国农村目前进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成因,并对我国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和进展的出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投融资制度金融机构 一直以来,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和现实的问题。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缺乏有效的农村融资金融产品已成为制约农村进展的瓶颈,急需构建相应的新型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体系。但从我国农村进展的现状来看,资金的投入是重点。于是,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进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资金有效地使用与投放,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便成为了中国农业进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和公共产品的投融资制度,建立有效的多元化农村资金分配与公共产品投融资渠道体系才是解决目前农村金融需求的核心和关键。 1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与问题 1.1 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对于农村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政府仍然应发挥主导的作用。据统计资料,建国以后至2024 年,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绝对额是增长的,特别是 1992 年以后,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每年以百亿元的规模上升。1990—1994 年保持在 9%~10%,l995—1997 年下降至 8%左右1998 年以来尽管国家把国债投入的 30%用于了农业和农村,但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2000-2024 年继续下降至 7%左右。财政投入不足 10%的水平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 l-2 政府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从农业投资内部而言,我国农业投资主要由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及其他费用这几部分构成。据统计资料,我国政府农业投资的使用方向特征十分明显,即农业投资中的主体部分投向了农业事业费、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这几项所占比重超过了按这一口径计算的 90%,投向农业科技(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只是农业科研投资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