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 3 课时 课型:新授教学内容:P.41——42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进展对数学的兴趣,培育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爱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2.出示教材第 41 页例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 28米,宽 15 米)请你提出数学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例题。(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2)自己动手算一算。(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沟通。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长+宽+长+宽 (2) 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2 条长+2 条宽(3)28+15=43 (米) 43×2=86 (米) 长与宽的和,再乘 2(4)提问:你喜爱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 25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试做。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喜爱哪一种算法?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各需要知道什么?量一量算一算: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3.做“想想做做”第 3、4 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4、你能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5、从下面的长方形中裁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 正方形(1)28+15+28+15=86(米) 25×4=100(米)(2)28×2+15×2=86(米) 正方形周长=边长×4(3)28+15=43(米) 43×2=8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