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域下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路径研究摘要:20 世纪 80 年代,以皮埃尔·布迪厄和詹姆斯·科尔曼为代表的学者开始研究社会资本,随后,以帕特南为代表的学者促使社会资本的研究兴起起来,并提出了三方面的表现形式,即社会信任、社会互惠规范与社会关系网络,此后,社会资本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术语。在此同时,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社会产生,得到了一批西方政治学者的关注。伯纳德·曼宁、乔舒亚·科思、哈贝马斯、戴维·米勒、安妮·吉登斯等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协商民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到了 21 世纪初,协商民主理论传入中国,进入新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代表性的学者研究中国社会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相关问题,推动了我国国家治理的创新。本文选取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研究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路径,并从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内涵即信任、规范、网络方面对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路径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并认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现代化在此基础上一定能够实现。关键词:社会资本 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化建设 路径研究一、社会资本相关理论基础(一)定义“资本”概念由来已久,最初是马克思运用于对经济领域的研究,而后出现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等相关资本的概念。从其本质上来说,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可以看作一种资本,都具有两大特性即增值性和生产性。社会资本能够减少交易的机会成本,更加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资本的现代意义一词最早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代表人物 是 皮 埃 尔 · 布 迪 厄 ( Pierre Bourdieu ) 和 詹 姆 斯 · 科 尔 曼 ( James Coleman),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于 1980 年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文章,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存在于一定的制度框架之中,社会资源在社会网络之中进行配置,其关注的主要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资本,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资本开始兴起起来,不仅应用于社会学,而且在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应用起来,开始作为一种交叉学科用词所使用,开始建立起了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资本,在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家罗伯特 ·帕特南(Robert Putnam),他扩展了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和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经验性概念,提出了政治参与和民主的议题。当我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