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工作中的实践与策略研究摘 要 “要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就要有针对性的,一家一户的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给脱贫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包保干部,如何正确落实好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如何提高脱贫攻坚的效率,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词:脱贫工作;实践;策略一、脱贫工作实践现状(一)脱贫工作艰巨而紧迫,包保干部面临更大挑战 精准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必须要啃的骨头,在脱贫上要始终坚持最大的决心和最强的工作力度,实现高水品、高质量的脱贫目前,贫困户的数量在脱贫工作的开展下渐渐缩小,但还没有实现全面脱贫。为此,包保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仍旧十分关键。包保对象的出现,让包保干部面临更大的工作挑战。每个包保干部要精准负责 3-5 户包保户实现脱贫,这个过程中,包保干部必须要拿出奉献精神、严格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任务。(二)思想工作要做透,深入沟通摸清家底 当前脱贫工作不仅仅是通过物质扶持的方式来帮助贫困户实现短期的脱贫,更要通过技术培训、思想教育,让贫困户获得生活的技能,实现自我奋斗。思想工作要做透,让贫困户能够认识到勤劳、奋斗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了解目前贫困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扶贫,保障扶贫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二、脱贫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一)环境恶劣,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从个人的扶贫经历中来看,目前扶贫环境非常恶劣。特别是包保户的居住位置和环境,往往比较偏远,道路行走困难,四周还有山体环绕,风险很大。由于笔者需要经常下村,向包保户家庭宣传政策知识,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所以经常需要深入到村子里去,环境的恶劣,让下村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交通不便、停电、山体滑坡等问题,加大了工作过的难度。(二)缺少科学扶贫策略,扶贫效率低作为一名教师深知目前贫困村的教育问题是个大问题,就连教师的知识面甚至都很狭窄,学生的课外读物、知识文化水平自然也跟外面的世界有很大的差距由于缺少信息的沟通渠道,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导致扶贫干部很多都没有科学系统的扶贫理念和策略,扶贫效率不高。 (三)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村目前大量的年轻人都已经离开了村子,去外地打工。村子里还剩下的只有一些家庭妇女、孩子和老人,整体受教育水平都不高,并且思想落后,缺乏致富的能力,发展水平较弱。三、解决策略(一)完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