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阅读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揪心、挣扎,我无法准确描述阅读的体会,可能是存在的文化差异吧,在美国人的思维中,东亚文化长大的我接受起来需要消化和时间,尽管作者是一个美国华裔。小说里伊奇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孩子,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打破由母亲控制的局面,由于是早产儿的缘故,伊奇的身体机能可能存在问题,这就给查理德森太太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她将这种束缚和压迫感都用在孩子身上。在两代人的内心对抗中,孩子最终选择一把火烧掉关押她的房子,然后远走高飞,追求真正的自由。小说在努力刻画母女间的微妙关系,咋挣扎和痛苦中依然不能放下内在的感情。这或许就是很多美国家庭的真实现状。作者通过代孕反悔的方式,表明作为一名母亲最终无法彻底放弃孩子。即使前面千难万险,也要和孩子待在一起。母爱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一样的,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试图解读更多的侧面。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做了许多精妙的设计,尽可能站在中立的角度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在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米娅的喜爱,作为一名流浪艺术家,她有着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相当迷人。作者通过制造冲突融场景,把故事还原给读者朋友,将小说中凸显的矛盾全部呈现出现。一把火解救了主人翁也解救了她的母亲,这是孩子的离家出走,才能母亲开始反思自己的种种行为,反思她的教育和对待孩子的方式,这是典型的美国教育的结果。作者用华裔的视角解读美国中产阶级面临的窘境和困惑,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和思索。这本小说一经推出在美国就引起热议,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伍绮诗有什么魔力吗?她能磋磨美国社会的心理状态?其实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作者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和视角看待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不逃避,不推诿,就是勇敢面对然后努力剖析,一层层将人性的部分拆解开来。最终发现在推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是爱的相伴,因为有爱,所以我们可以战胜各种冲突和矛盾,在时间的抚慰下,生命力的源泉给予人们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