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谈我毕业创作 摘要:中国古代留存下来大量的国画作品,其中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写意人物画在发展时期,继承了传统写意人物画的优秀部分的同时,还结合了时代发展的主题背景,不仅能反映人们生活的新时代,而且发展了不同的绘画风格。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不论处于怎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都不应该脱离“人本”的属性,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以此来反映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境。 关键词:线性语言;造型特点;心得体会 中国画历史悠久,20 世纪以来,中国画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成就最突出的是人物画,但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两宋梁楷开始到明代的吴伟、近代的任伯年等画家的不懈努力下,写意人物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都在写意人物画史上留下了标范后人的痕迹本文将通过从年画中的孩童形象出发,对传统线性语言运用的梳理,分析笔墨在写意人物画中运用的绘画技法,从而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能做铺垫。 一、在我创作中传统线性语言的运用唐代张彦远在他的著作《历代名画记》中说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 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中国画中线性语言与造型的关系,说明通过“线”这种语言足够表达物象的形以及传达内在的气质。线条在中国绘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造型功能,更在于它自身的表现力。“线”不仅能表现出创作者的笔墨功夫,更能反映出创作者本身的情感和心境,这是中国画线性语言具有的独特性,也是中国水墨人物画所具有的独特性 。所以“线”在绘画创作中是及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绘画的最终目的是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充分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并以这种情感为纽带与观者交流,让观者十分简单明了看懂作品。南宋苏汉臣的《百子嘻春图》(如图-1)是庆祝新年的画,画面中有一百名儿童,孩童动作神态丰富,有的孩子戏耍,有的孩子舞狮子,有的孩子观看等。用笔细劲,着色鲜润。三五成组,相互呼应,丰满而不拥塞,繁复而不杂乱,彰显出过新年热闹的景象。苏汉臣主要以孩童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如图-2 )采用简笔技法,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潇洒豪放的诗人形象。所画人物形象塑造手段基本上是以线为主,除了发髻、衣领等用少量的墨块。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