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摘要: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介绍了教师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并施教及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小结、建构知识网络、以及做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设计化学探究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整合;自主建构前言“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著名脑思维学者、堪称世界记忆之父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受到我国教育领域的关注,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逐步得到推广。“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1导,以“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互动的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它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注重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习方法人性化的理念。它为实施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由“主导型”到“指导型”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还基于以下两点优势:其一,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而需要记忆的大多是抽象、肉眼不可见或很难用直观方法理解的内容,因此其记忆的难度较大;其二,化学中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比较分散,对化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成为学好化学的基本功。而记忆和整合正是思维导图最擅长的两种功能。“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新旧化学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交融、整合;另一方面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2络,进行意义建构,从而使学生准确记忆和整体上把握知识。这样可大大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实践(一)指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1.举行“思维导图在化学学习中应用”讲座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思维导图”和学会在学习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课题组为实验班学生举办“‘思维导图’在化学学习中应用”讲座,讲座时间是每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