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农户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我国社会的稳定。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多不同种类的风险,农业保险很好的起到了分担农作物生产与经营环节风险的作用。当下“保险+期货”模式以价格保险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保障,把农业风险转移到期货公司或投资者身上。本文通过阐述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概念、风险的种类和“保险+期货”模式以及相关原理,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中华财险公司“保险+期货”模式下黑山鸡蛋价格保险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保险+期货”模式推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有利于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的形成,降低农产品价格风险,促进农作物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关键词:农产品期货 “保险+期货”模式 农业风险管理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所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27.7%的农业大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2020 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是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保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环。因此,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为保障农产品价格波动不会过度影响农户的收入,2016 年 8 月,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胆尝试推出“保险+期货”的新模式。首个案例在农产品风险管理方法上取得突破,多家保险公司也纷纷在各地展开试点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发现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为此,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议,要继续加大“保险+期货”模式试点项目的推广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合作力度。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再次强调发展农产品衍生品市场,探索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国家对“保险+期货”模式的认可程度不言而喻。实际上,中国的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贯彻落实政策精神,进一步增加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2019 年中央“三农”文件再次强调推广“保险+期货”模式。随着“保险+期货”模式在国内稳步推进,其在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相应的问题。“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并促使其发展成熟,才更好的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稳定。1.1.2 研究意义传统农业保险多是对农产品的产量提供保障,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