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 “以家庭为中心”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研究 一、选题的意义近年来,先心病发生率居高不下,一直位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手术治疗是绝大部分先心病患儿的最佳治疗方式,然而,患儿术后恢复过程面临疼痛、营养、精神症状、并发症多发等系列问题。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以家庭为中必的护理是西方国家公认的儿科最佳护理模式,该护理理念考虑到患儿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需要,认为家庭在患儿的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庭的有效参与,能够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先心病领域研究较少,而且在其他领域中开展的研究也多为干预内容不完整的干预性研巧。在这些研究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家庭参与的形式、内容、程度不明确,干预方案的片面性等。因此,本研究将在根据目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初步构建术后先心病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内容,从而为在术后先也病患儿中实施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提供有力的可执行方案,也为在其他儿科疾病患者中开展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供有力借鉴。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是一种基于医疗服务提供者、患者和家庭之间互利合作的关系上的医疗照护的计划、实施及评价的途径,其本质是一种对患者或家庭与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关系的理解,强调家庭在患儿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鼓励患儿、家长参与,与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核心内容包括尊重与尊严、信息支持、合作、参与四个核心要素。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可有效改善患儿及其父母的生理、心理状况,改善其医疗体验,己经被西方国家公认为是儿科护理的最佳模式。因此,有必要在术后先屯病患儿中引用该模式,帮助患儿更好地恢复健康。在这种护理念的指导下,国外己在不同人群、不同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W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实践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我国于 2005 年首次引入该护理模式,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疾病患儿当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干预内容单一,有待更加全面、深入的引入该模式,使其效益最大化。因此,目前我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在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庭对该模式内涵认识不足,导致无法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其次,在医务人员和家庭合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和家属职能界定模糊,家属虽然有参与的意愿,却无从做起,导致无法有效参与到决策与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