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對台灣基層金融機構之影響:技術變動之讨论簡明哲1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學系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一日1 作者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本文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87-2415-H-005A-010 讨论計畫之經費補助及本計畫讨论助理黃素微與汪怡雯之協助資料整理與繕打,特此致謝。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對台灣基層金融機構之影響:技術變動之讨论摘要 近年來台灣的基層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與農漁會信用部)相繼發生弊端,導致擠兌風波不斷。基層金融機構弊端頻傳之原因很多,其中政府於法規制度上對基層金融機構之刻意保護與扶植、地方上政治勢力的介入經營及缺乏外在競爭因素刺激等均是重要原因。然而在可預見的將來,政府若在金融政策上持續採取開放措施,並加速實現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則在外商銀行與本國商業銀行的強力競爭下,基層金融機構過去在基層所擁有的優勢將面臨極大之挑戰。事實上,現階段位於都會區之基層金融機構即己明顯的感受到國際化與自由化的衝擊。因此,如何未雨籌謀,於現階段先行對都會區基層金融機構受國際化與自由化之影響進行評估,以預為未來基層金融機構受到全面性的衝擊做準備似是極為重要與必要的。 本讨论之主要目的即在應用 Baltagi and Griffin (1988) 所發展之一般化技術變動指數模型來探討政府近年來戮力推動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對都會區信用合作社之影響。讨论結果發現,都會區信用合作社在民國 80 年以前因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尚未深化,仍享有微幅的技術進步外,自民國 81 年起,由於新銀行與外商銀行的陸續加入競爭,都會區信用合作社明顯的遭遇嚴格的挑戰,其技術變動指數自 81 年起一路呈現下滑趨勢。從技術變動之成分來看,純粹技術變動是技術變動最主要的負面貢獻來源,規模技術變動則為技術變動最主要的正面貢獻來源,而非中立性技術變動則對技術變動貢獻程度不大。分行數之擴張與存款量之成長是都會區信用合作社技術進步之主要因素,而資產總量對於技術變動有負面影響說明了近來信用合作社未考慮信用品質而大量從事放款業務,事實上是不利於技術進步的。在都會區信用合作社近年來已漸漸的不具有競爭力之情況下,最近政府在金融政策上大力鼓催信用合作社的合併或轉型應是一值得持續推動的政策方向。關鍵詞:基層金融機構、金融國際化、金融自由化、技術變動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Deregulation on Taiwan's Community 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