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证券市场流动性衡量方式对比 半个世纪以来,金融市场得到了不断进展和扩张,学者们对金融市场的讨论也进入空前繁荣时期。目前证券市场流动性正在成为金融学的讨论主流之一,而学术界对于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的衡量方法却多种多样,究竟哪一种衡量方法更为科学,更适合我国的证券市场,这就迫切的要求对这些度量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为投资者和讨论者提供理论依据。 1 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内涵 最早对资产的流动性进行了概括的是 Keynes,他认为假如资产在短期内不受损失地前提下能进行变现,那么该资产就具有流动性[1]。随着对流动性的深化讨论,后期学者大多从价格变化和交易容量对流动性进行定义,更加强调市场的吸纳能力。BIS 认为在流动性好的市场中,市场参加者能够快速的执行大规模的交易指令,而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2]。目前对流动性最为公认的定义为:假如投资者在其需要交易的时候能以较低的成本买进或者卖出大量的股票而对价格产生较小的影响,则称市场是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流动性包括了 4 个维度即市场宽度、市场深度、即时性和弹性。 2 证券市场流动性的衡量方法 2.1 价差指标 报价价差,指的是做市商在交易成交前报出的买卖价差,一般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之分。买卖价差的绝对值,就是最优卖价与最优买价的差值;买卖价差相对值用买卖价差绝对值与最优买卖价格的平均值的商来表示。假如交易时间用 t 表示,PA 表示卖价(ask),PB 表示买价(bid),PM 表示 bid-ask 的中间价(mid-point):PM=12(PA+PB),那么 OSPR=PA-PB 可以来表示绝对报价价差,ROSPR=(PA+PB)/PM 可以来表示相对报价价差。有效价差,即实际成交的买价和卖价之间的差额。假如交易时间用 t表示,t 时刻股价用 Pt 表示,卖价用 PA 表示,买价用 PB 表示,中间价格用 PM 表示:PM=12(PA+PB),那么有效价差:ES=|Pt-PM|。有效价差用来衡量订单的实际执行成本。实际价差,指的是执行订单的价格减去执行订单后一段时间的价差中点的差额。一般有绝对实现价差和相对实现价差 2 种方法。假如交易时间用 t 表示,t 时刻股价用 Pt 表示,价差中点用 PM 表示,则 ARS=|Pt-PM|表示实现价差绝对值,RRS=|Pt-PM|PM 表示实现价差相对值。订单执行后的市场影响成本可以用实际价差来反映。定位价差,即实际价差与有效价差的差额,可反映交易价格的波动。在市场参加者中,一般知情交易者拥有信息优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