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分清计划内外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其在国内读书拿国外学历备受考生和家长们的追捧。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众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总感觉摸不清门道,无从着手。那么,中外合作办学都有哪些形式?毕业后能拿什么样的学历?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就读需要注意什么呢?中外合作办学名目繁多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在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多是以引进国外教育模式、外教授课等特点受到考生欢迎。但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比较复杂,招生机构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一些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因没有“境外学位授予权”,导致学生最终拿到的国外证书无法得到我国认可,而损害了学生权益。还有一些项目未列入我国高校招生计划,学生最终只能得到外方学校的学位证书,是无法取得我国的学历、学位证书的。这些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让考生和家长难以辨别。 2024 年 10 月,教育部对 161 个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审批,仅有 45 个项目获准通过,未获批准的项目超过 7 成,为考生家长选择合作办学项目提供了保障。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机构上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普通高校中的某个学院举办,同时面对计划内和计划外两个渠道招生。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法合作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计划内国家统招生毕业后可获得中外两校文凭;但有些高校是计划外(自主招生)的考生,毕业后只获得外方院校的学位证书。这类学校较少,和其他一些教育机构相比,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能让计划外学生享有和计划内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二是由高校二级学院举办,一般设在独立学院。就读这类项目的学生一般难以享有学校主校区的全部教育资源,各校教育质量差别也较大。三是民办院校、社会中介或培训机构办的各类预科等中外合作项目。辨清“计划内”与“计划外” 如此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让考生、家长怎样选择呢?其关键是要辨清项目属于“计划内”还是“计划外”。中外合作办学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学历教育都是纳入国家普通高校统招计划的,俗称“计划内”;而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办学一般不纳入统招计划,实行学校自主招生的方式,俗称为“计划外”。一般情况下,“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是有保证的。“计划内招生”多见于正规本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