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以”字用法探究摘要《左传》是一部经典之作,已经被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研究,而且收获颇丰。“以”字的使用在甲骨文中滥觞,到《诗经》中逐渐增多,到《左传》中可以说是大量存在。“以”字的使用是先秦人们用语习惯的一个展示,是古代汉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对其进行既纵向又横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为底本,分类整理出《左传》中出现的“以”字,分析出“以”作为动词=介词和连词的用法以及对后世其他文献,比如《史记》等的影响。关键词:《左传》;“以”;用法前言《左传》这部经典不论在中国古代文学,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亦或是语言学方面都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左传》中虚词有很多,比如:“於”、“于”、“以”、“也”、“为”、“之”、“其”、“何”、“焉”,“所”等等。其中以“以”字的用法最为多变和丰富,所以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左传》中“以”字使用频率极高,对于《左传》“以”字用法进行探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以”字的词性演变情况,也有助于明了“以”字的词意发展情况;同时对我们了解《左传》及先秦其他文献著作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继承并学习古人的优秀成果,指导现代汉语中词汇的正确使用。《左传》的基本情况和“以”字的使用概况(一)《左传》的基本情《左传》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它作为古代汉语的用语典范,很好地保存了中国古人的书面语言风貌。历代文人在进行书面的文学创作时,选词用意大多来源于《左传》。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也都能够在《左传》中找到。“以”字的使用概况我们知道,早在甲骨文中“以”字就已经存在了。经过漫长的发展和过渡,“以”字最终定型为三种词性,分别是动词、介词和连词。裘锡圭先生根据“以”的古文字字形“”“像人手提一物”,提出“以”的本义当为“提携、携带”。[1]郭锡良先生还提出“以”的动词义为“带领、率领”、“致、致送、带来”。[2]望苏、张梅耘等人都谈及了“以”的“使、令”义。也有学者认为“以”为“任用、使 用”之义。以上四种说法基本囊括了“以”的动词引申义。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以”还有一个义项为“认为”。笔者认为“以”字最开始作为动词使用,确实有众多义项。不管其本义是什么,都存在一个由本义向引申义向“认为”义发展的过程。“以”是古汉语中用法非常丰富的一个虚词。一般认为,介词“以”是由连动式中动词“以...